美文游记

Travels

网站首页    旅游指南    美文游记

雁荡能仁寺散记

编辑:雄剑 来源:乐清日报-浙江新闻... 时间:2020-10-09  浏览次数:

应雁荡国庆布谷市集总策划人、“棉书堂”堂主寒山的邀请,我们一行五人在雁荡山下赏月喝酒过中秋,别有野趣。第二天,按照雁荡山穿越达人孔真人设定的路线,直奔能仁寺而去。

能仁寺,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原名常云院,政和七年(1117)改名能仁寺,南宋时达到全盛,成为雁荡十八古刹中规模最大者,出了多位著名的高僧大德,如雁荡山佛寺中第一位由皇帝(宋高宗)任命的住持士珪禅师(1083-1146),其名号虽然不太响,但他原创的许多妙语,一定会令你感到如雷贯耳,如“一度着蛇咬,怕见断井索”;“一念初无古今,弹指便分新故”;“山横石碍疑无地,路转溪斜别有村”;“落华(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华(花)”等。南宋乾道七年(1171),温州知府曾逮遵“永嘉学佛者之所推”,邀雪庵禅师从谨(1117-1200)为能仁寺住持。永嘉人雪庵法师与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等都有交往并赞赏事功说,“我之与公,久契忘年……惜乎此道,未能广传”(《祭薛季宣》)。宋末住持能仁寺的释无学祖元(1226-1286),54岁时东渡扶桑,成为日本佛光派的始祖和临济禅的奠基人。离我们最近的能仁寺掌门竺摩大师(1913-2002),乐清人,号“雁荡山僧”,精通佛法,且诗书画三绝,被誉为继苏曼殊、弘一之后的一代才子高僧,后南渡槟城,成为“大马汉系佛教之父”,能仁寺特设“竺摩大师纪念馆”。2006年,在曾任弘一法师外护的得道高僧梦参长老的指导下,几经废圯的能仁寺复建重光。

去能仁寺的路上,可远眺观音峰和方洞景区,它们分别代表了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经典的地貌景观类型:锐峰和叠嶂。锐峰和叠嶂的命名权属于350多年前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1587-1641)。万历四十一年(1613)四月,28岁的徐霞客第一次来雁荡,就曾夜宿能仁寺。崇祯五年(1632),徐霞客再度两探雁荡,并在《日记》中写道:雁宕(荡)山“锐峰叠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所谓锐峰,是指火山岩山脊上尖狭而高耸的山峰,观音峰就是雁荡山锐峰地貌的典范,四壁陡立,一峰突起于山巅。而叠嶂,则指火山多次喷发堆叠而成的山体,延展似直立的屏障。锐锋和叠嶂都是有别于其他名山地貌景观的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因为雁荡山是我国现有41个世界地质公园群体中,唯一以白垩纪流纹质火山岩岩石地貌构成的世界地质公园,山石景观,奇、雄、秀并蓄。其实,徐霞客夜宿能仁寺时,就发现了雁荡山的奇特之美,并叹道:“其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各地的名山,“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不过,令徐霞客想不到的是,他特意用来描述雁荡山“岩深壁峭”的两个词组,锐锋和叠嶂,竟会成为后世中国地质学中专门用以定义雁荡山火山岩地貌景观类型的专属名词。 

沿着能仁寺的山墙向山门信步走去,山墙的石缝中顽强生长的野草植物,以及山墙下洒落的桂花,给这座重获新生的老寺院平添了几分古意。但见山门外银色的桂花树下,有一块半人多高的巨大的黄蜡石,而且很可能是温州观赏石中规模最大的一块黄蜡石。黄蜡石,学名是石英岩或硅质岩,硬度高达7度,结构致密,成分单一,因具有油脂光泽而显玉化,是一种广为分布的观赏石类型,也是温州为数不多的能拿得出手的奇石品种。今年5月,中国首届黄蜡石“国石杯”精品展在杭州举行,并成立了中国观赏石协会黄蜡石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中国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老乡寿嘉华还特地参观了永嘉观赏石协会送展的楠溪江黄蜡石及获奖展品,并欣然为之题字:“温州赏石”。在寺内的法堂前面,也有一块巨大的白色黄蜡石,“石不能言最可人”。不清楚这两块巨大的黄蜡石来自何方,是本地出产的,还是舶来品或信众捐献的。但无论如何,在能仁寺见到这么大的黄蜡石,实出意料之外,因为能仁寺的特色是大铁镬呀。

在还没有彩色胶卷的年代,我就在一本画册上见过这里的大铁镬照片,并留下深刻印象。镬,在汉语里应属古字,通常都以锅字替代。但在温州方言里,却一直都说“镬”的,温州话之古韵,可略见一斑,如“铁镬”“大镬”。似乎铝制品普及后,才启用“锅”字,并用于称呼铝制炊具,如“铅锅”“钢精锅”,以示有别于“铁镬”。能仁寺这只大铁镬,直径2.4米,重达1.85吨,但不是用来煮大锅饭供应三百僧侣的,而是与洗澡沐浴有关,因为北宋元祐七年(1092)刘姓父子捐铸的这只大铁镬,内壁有铭:“铸造浴镬一口,舍入嘉福院,永充无碍浴室中用。”沐浴更衣,僧人尚洁,“嘉福院”可能就是浴室。如以出土唐代秘色瓷闻名的陕西法门寺就设有浴室院,现存早于能仁寺的宋碑上有“法门寺浴室院暴雨冲注惟浴室镬器独不漂没”的记录。  

能仁寺不以招徕香客为敛财手段,故游人很少,但桂花树却很多,有金桂,也有银桂,香气沁脾,令人陶醉。飘落于地面、飘散于铁树枝上和漂浮于莲缸水面的桂花,像极了古人所称之木犀,飘飘洒洒,给人以一种异样的美感和情感,同行的年轻外贸家,昵称“金桂”者,就对缤纷落英的桂花情有独钟,不时弯腰对着落花拍照。我灵光一闪,冒出一句上联,“金桂拍金桂”,语含双关,遂颇为自得地发在群里,求下联,以快手自得的温州文史群群主、八代长老潘百通潘秀益续上一句“胡公拜胡公”,引来一阵点赞。笔者姓胡,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公公,平时被大家戏称为“胡公”,而神祗胡公(则),则是温州最重要的民间信俗之一,尤以永嘉陶公洞为胜。这联出的,是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手?

能仁寺对面有一处名为“燕尾瀑”的小瀑布,边上有几位台州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据孔真人介绍,其中的泽国阮季良,是温岭的富商和浙江省议会议员,曾在能仁寺附近为自己相中了一块墓地,旧称“八老爷墓”。雁荡看山,楠溪看水,雁荡山的水景,难得一见。头天在雁荡游客集散中心,所见河床卵石裸露,干涸的令人心悸,并能见到河水戛然而止的景象,这种现实版的“行到水穷处”,毫无诗意和意境,唯有自嘲与戏谑。燕尾瀑,虽然不甚壮观,但瀑布跌水冲击形成的水潭,倒也汪汪一碧,清澈可人。孔真人连忙摆出各种poss,立此存照。在瀑布的上方,原先似乎还有一级瀑布,因为远远地望去,那弯曲的弧形岩壁,应该是残留的壶穴构造,当为瀑布之杰作。我在潭边捡了一块巴掌大的流纹岩卵石,建议“金桂”带回去,因为其中留下了雁荡山火山喷发活动的踪迹。清晰而均匀的流纹构造,因差异性风化而显得凸凹有致,凸出的是耐风化的长英质熔浆流,凹进去的则是相对松软的火山灰。表面有许多毫米级的灰白色长石晶体(晶屑),形状或完整或残缺,历历可数。而厘米级的岩屑则将火山流纹压出一个下凹的弧面,一亿年前喷射于空中的围岩角砾,从高处跌落到地面流溢的熔浆之中的瞬间状态,就这样被生生地定格了。而更小一点的岩石角砾,则在粘稠的熔浆的蠕动下,发生牵引、位移,从而形成眼球状构造。“金桂”被我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果真将这块外貌粗鄙的石头,捧在手上带回了家,但不知道最后是扔掉了,还是“供”起来了。

沿着溪流(锦溪)前行,跨过一座微型拱桥,拾级而上,就到了孔真人经常唠叨的“能仁书院”。说是书院,实为客栈,老板是前群友。这里的空间布局虽有点狭促,但却很有味道,一条绿意盎然的落满了桂花的短短的石径,把我们引向了“大门”,门上贴着一幅隶书大红对联,“小燕尾绘声绘色,大龙湫呼雨呼风”。撰联的叫卓大钱,不认识,书联的怪手倪蓉棣,也不认识,但在微信群里却常有互动,只知道倪老师的小说写得很棒,不料书法也这么了得。乐清多才子,信然。倪老师似乎忙中出错,将下款落于上联,令文艺范的老板阿婕一时不知如何张挂是好。从“能仁书院”的道坦里望去,对面就是能仁寺的最高建筑,三层的法堂,灰瓦黄墙、褐柱白檐,尽收眼底。原本的深山藏古寺,成了深山现古寺。

雁荡山的中秋游,真的不虚。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雁荡镇雁山路88号
咨询电话: 0577-62178888
投诉电话: 0577-62243651    96118

温州市雁荡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11002437号 浙公网安备 33038202002664号

Yandang
mountain

© 雁荡山